教師培訓1:
1. 關注事項一:優化校本數學課程三年計劃(2019學年-2022學年)
由2019-2020學年起開展的優化校本數學課程三年計劃,邀請香港浸會大學洪進華導師帶領各級老師,重新審視及調整數學課程編排,優化教學及學習策略,以提升學生在數學範疇的學習成效。本年度為第三年,對象為K.3級。
本年度首先與K.3級14位老師進行共同備課,內容包括10個課題: (1) 學習簡單座標;(2) 時間「時」;(3) 認識左右;(4) 單數和雙數(20以內);(5) 量度長度; (6) 認識減法和零(5以內); (7) 錢幣兌換;(8) 比較容量; (9) 統計圖;(10) 認識年、月、日。洪導師透過視像會議的形式與老師共同討論教學內容及流程,然後老師分別於上下學期各進行五個課題的教學及錄影,並且即時作出檢討。透過實踐教案及檢討,讓洪導師能對本校之數學教學作檢視,給予校方更全面優化校本數學教學的建議,並為本校數學進度的縱向發展單一範疇課題計劃作規劃及調整。
在培訓過程中,洪導師利用5E(Engagement、Exploration、Explanation、Elaboration、Evlauation)及數概工具設計課堂教案,讓幼兒更容易掌握數學概念,並介紹幼兒的數學學習階段及探討幼兒數學的教授方法,鞏固幼兒的數學知識。老師可以從教學過程中反覆檢測到幼兒是否能掌握數學概念,並逐漸把難度增加。並於教學後與老師分析及檢討,讓老師們作即時的反思,根據課堂經驗設計教學海報,以點帶面全面推行校本數學改革,優化本校校本數學課程。
即使受疫情影響以致洪導師未能面授指導,本校仍持續與洪導師利用電郵、通訊軟件、視像遙距等進行溝通聯絡,使計劃能順利進行。
![]() |
![]() |
教師培訓2:
2. 高效識字支援培訓
為配合校本中文課程中的高效識字法,本校繼續邀請了香港大學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的教學顧問李黛娜博士為新晉老師進行了多次的培訓及協助整理校本中文課程。由於疫情關係,李博士透過視像遙距為新晉老師進行一整學年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課堂實踐經驗分享、高效識字支援,以及共同為新晉老師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總結及回饋。
李黛娜博士在培訓的過程中,利用過往課堂實踐經驗的實例結合高校識字教學法的教學原理、策略和教材運用進行講解及分享,讓老師了解到如何將高效識字的教學技巧應用於實際課堂上。協助新晉老師掌握高效識字教學法的基本概念及策略,促使教學與課程設計變得更完善。於培訓中,李博士皆以生動的講解並提供實例地為老師進行培訓,而本校老師亦積極與博士進行討論及交流,從而使整個培訓順利及有趣味性地進行。
本校採用了高效識字教學法已超過三年,在教學與學生學習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李黛娜博士除了為本校的新晉老師進行的高效識字的培訓,同時亦支援本校中文課程發展,與本校的中文科統籌保持溝通,持續檢視校本中文課程。
教師培訓3:
3. 『虎虎生威』揮春書法 工作坊
書法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瑰寶,透過這次工作坊一方面讓老師簡單了解書法用具、由基礎筆法及運用開始,仔細分析漢字結構和書寫技巧,探究中國書法的奧秘,藉由寫揮春體驗書法的樂趣,陶冶性情。另一方面適逢臨近新年,本校老師們教導K3幼兒寫揮春,帶領幼兒體驗新年的傳統文化,並將自己親手寫的揮春帶回家,與家人一同感受新春佳節的氣氛。
透過本次工作坊教師們能學以致用,教導幼兒認識文房四寶及常見的書法字體,正確的引導幼兒理解漢字的結構,學習握筆、運筆和書寫,共同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 |
![]() |
教師培訓4:
4. 新入職老師視覺藝術的認識
是次培訓是為了讓新入職老師認識幼兒的視覺藝術發展,學習欣賞幼兒藝術作品、以及給予幼兒鼓勵及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視覺藝術創作能透過手、心、腦的協調,統整孩子的感官、情緒、認知以及心理發展。
導師講解幼兒的繪畫發展期的不同表現:幼兒班的學生作品一般會呈現較單一的顏色、以點、線或形狀塗鴉;幼低班的學生作品會在塗鴉過程中說出自己的想法,講解作品的內容,圖像會更明顯;而幼高班的學生開始掌握一些繪畫的技巧,觀察力也同時增強,能描繪出細節。5-6歲是兒童創意發展黃金期,老師應給予幼兒適當的指導,避免讓幼兒追求形似及技巧。導師亦分享了一些幼兒的作品,講解如何欣賞及分析不同階段幼兒的作品。藝術創作是包容、提供創作與表達的機會,不應以判斷作品的仿照度去定義作品的好壞。
透過是次培訓,老師能夠更了解如何欣賞幼兒的作品,在視藝課堂上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和協助。
教師培訓5:
5. 「急救課程SFA」培訓
為讓學校教職員了解急救教育的重要性,澳門天主教學校聯會早前獲澳門高血壓聯盟贊助與急重症醫學會合辦兩場急救培訓課程。是次培訓以“全民急救”為目標,希望擴展澳門急救網絡。活動共四十人參與,其中包括本校部分教職員。
課程內容包括讓學員全面掌握心肺復甦法(CPR)和自動體外除顫器(AED)的安全使用程序,所有課程均由急重症醫學會的醫生團隊教授,完成課程的學員將獲頒由該學會發出的認可證書。
期望透過實際操作練習,培訓更多具備相關知識的人士,在危急時刻能第一時間幫助身邊的人,拯救生命。社區是施行急救治療的最前線,如能把握救援黃金時間,便可提高病人存活率。
教師培訓6:
6. 正向專題講座